在银行业近几年兴起的金融科技浪潮中,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监管是银行落地金融科技应用的重要方面,通过监管沙盒的形式,在相对小的范围对技术应用进行“实验”。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于2019年12月启动,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在北京率先试行。2020年以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范围多次扩容,扩大至北京、上海、重庆、深圳、雄安新区、杭州、苏州、成都、广州9个地区。
2021年6月以来,山东、甘肃、湖北、贵州、大连、新疆、山西、广西、陕西、安徽、福建、河南等、辽宁等多地先后开始征集当地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应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迅速辐射到更多地区。
目前,上述多个地区公示了多个批次的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共132个创新应用,其中,124个创新应用申请机构包含银行,银行参与度93.94%。可以说,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中,银行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最广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在创新应用中的应用范围最广。一方面,在线上环境下,数据对于经营活动的重要性不需要赘言,数据利用率足够,让机器完成各种活动无疑更加节省成本;另一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较为成熟,落地应用更具有现实性。
随后,是安全相关技术和区块链技术。安全相关技术指支付标记化、tee、密码技术、数字证书、身份认证技术等,这类技术的使用,可以帮助各机构确保支付、身份验证、信息传输等活动的安全进行,毕竟,对于金融行为来说,安全是最基本的生命线;区块链技术与金融活动的本质相契合。尤其是在数据时代,在海量的大数据加持下,信用金融应用更加广泛,相对的,信用判断失误带来的影响也更加广泛,而区块链,可以给信用“凭证”。
生物识别、云计算、物联网、开放银行、分布式技术、5g等技术在创新应用中的使用相对较少。一方面,这些技术的应用场景相对狭窄;另一方面,部分技术的发展还在初期,技术与场景的融合还需要更多的探索。
b端、安全为主要领域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方面,“中小微企业融资”出现的频次最高,可以说明监管沙盒项目在服务客群和服务领域方面的偏向性: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技术应用,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
这与产业痛点、技术发展、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中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一直是一个难题,大数据等金融科技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新的思路。特别是在今年的环境下,新冠疫情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根据今年年初清华和北大联合调研995家中小企业的数据,85.01%的企业账面现金流维持不了3个月),而其对稳定就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中小微企业占全部规模企业法人单位的99.8%,其就业人员占全部企业就业人员的比重达79.4%),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这样的环境下,金融行业着力解决这一问题是与市场需求、技术发展、环境变化相一致的。
紧随其后的是“风控”。对于银行服务来说,安全是必须恪守的底线;而新技术要在银行业务中应用,安全是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从业务执行的方向来看,风控业务为多种银行服务提供安全支架,并不指向具体的服务客群和业务领域。
随后,也有针对“供应链金融”、“支付”、“智能银行”、“移动金融”等多个服务场景或领域的创新应用。可以说,监管沙盒项目在有所侧重的同时,也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尝试,将技术应用于多个业务领域。
从各创新应用涉及的领域来看,“安全”并不指向特定的业务领域。在具体的应用领域上,针对b端的服务最多,安全次之,随后是针对线上渠道、支付、农村金融等特定领域的服务。
4个应用已经完成测试
9月28日,北京3个、深圳1个创新应用已经完成测试。
北京完成测试的3个创新应用分别为工行的“基于物联网的物品溯源认证管理与供应链金融”(北京第一批)、中行的“基于区块链的产业金融服务”(北京第二批)、百信银行的“aibank inside产品”(北京第一批)。
深圳完成测试的创新应用为“百行征信信用普惠服务”(深圳第一批)。
这说明了,通过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在风险可控真实市场中对创新应用的理论原型、技术选型、业务模式进行全链条实践测试,可以满足金融科技创新的安全要求,同时,也可以在预留试错空间的前提下,给技术更多的发挥空间,有效保障安全与金融科技创新的平衡,提高金融科技发展质效。
根据《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测试规范》要求,结束测试需由创新应用测试机构提出测试结束申请,完成全面评价后方可对外推广应用。测试评价主要从创新价值、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业务连续性保障、合法合规、交易安全、数据安全、风险防控(风控措施、补偿措施、应急处置、退出机制)等方面,通过自测自评、外部安全评估、第三方审计、专家论证等评估方式,全面评估创新应用是否严格履行创新应用声明书相关承诺、是否惠民利企、是否满足监管要求、是否商业可持续。
按照这样的标准,未来或将有更多的创新应用完成测试,获得大范围推广。这也正是金融科技创新监管的目的,通过小范围试错筛选后,在“实验”后,将技术应用于特定的金融场景,提高技术对金融行业的支持水平。
更加具体地看,已经落地的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具有怎样的特点,下面将从各应用涉及的创新技术、应用领域、企业参与模式3个方面来看。
建行、建信金科3度携手
从企业参与模式来看,参与机构只有银行的创新应用共54个,其中,只有一个创新应用是两家银行(中国银行、微众银行)合作参与,其余均为一家银行单独申请。
在36个银行与科技企业合作申请的创新应用中,有6个是银行与其名下金融科技子公司合作申请,按照公示时间先后,分别为建设银行与建信金科申请的“‘信盟链’风险信息协同共享产品”;兴业银行与兴业数金申请的“‘融通保’中小微企业票据流转支持产品”;工商银行河北雄安分行与工银科技申请的“征迁安置资金管理区块链信息系统”;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与建信金科申请的“基于大数据风控的资金管理服务”;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与建信金科申请的“基于大数据和卫星遥感技术的涉农融资服务”;中国银行重庆市分行、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中银金科申请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反洗钱监测分析系统”,这是银行与其金融科技子公司合作的典型范例。其中,建行与建信金科的合作最多,可以说是目前银行与金融科技子公司合作最密切的范例。
银行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主要包括银行与支付机构、清算机构、征信机构、物流企业、科研机构等的合作。
其他主要指无银行参加,保险机构、支付机构、征信企业、科技企业等单独或者合作参与金融科技创新应用。
目前,上述已经公示的创新应用中,有多个已完成登记,向用户提供服务。
金融科技创新应用走在银行科技布局的前列,通过小范围“实验”后,可以将技术大范围应用于特定金融场景。在此之外,银行也强调从多个方面加大对科技实力的全面布局,包括包括信息科技顶层规划、组织架构、科技人才、科技研发、技术应用等。
移动支付网发布的《2021年银行金融科技应用研究报告》,从多家银行2020年的经营情况着手,对比了其在利润、资产质量、渠道布设、收入结构等多个方面的表现,分析不同银行在业务表现上的共同点和差异,结合银行的具体情况,剖析经营数据背后更值得关注的银行经营策略、市场环境等多个方面。
并从从科技顶层规划、组织架构、科技投入、技术应用、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具体业务中的技术应用、技术人才招募等多个方面,分析银行金融科技布局的具体情况,借此帮助金融科技从业者系统了解相关情况,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点击下载:
报告目录
第一章 经营情况
一、利润情况
二、资产质量
三、渠道情况
四、收入结构
第二章 银行科技布局进展
一、科技人员及科技投入情况
二、年报中各类技术频次变化
三、技术应用实践分析
四、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分析
五、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分析
六、银行人才招募分析
第三章 银行技术应用竞争分析
一、业务表现背后的科技支撑
二、组织架构布局
第四章 未来展望
一、生态搭建
二、零售vs对公,怎么选
三、新技术的影响
四、组织架构
五、线上金融“新基建”如何应对极端环境
展开全文
- 移动支付网 | 2022/9/2 10:40:33
- 移动支付网 | 2022/9/1 15:29:38
- 移动支付网 | 2022/9/1 14:18:48
- 移动支付网 | 2022/9/1 14:08:35
- 移动支付网 | 2022/9/1 12:59:59
- 移动支付网 | 2022/9/1 10:13:37
- 移动支付网 | 2022/8/31 17:45:19
- 移动支付网 | 2022/8/31 9:41:02
- 移动支付网 | 2022/8/31 9:15:14
- 移动支付网 | 2022/8/30 16:03:15
- 移动支付网 | 2022/7/26 14:11:42
- 移动支付网 | 2022/6/27 10:42:48
- 新金融联盟 | 2022/5/30 14:29:54
- 移动支付网 | 2022/3/23 14:15:05
- 移动支付网 | 2022/3/15 10: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