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评】顶层监管重构,是时候重视金融消保了-2024德国欧洲杯官网

【新闻周评】顶层监管重构,是时候重视金融消保了
移动支付网2023/3/13 9:16:42

我国的“金管局”来了。

3月7日,国务院发布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该局将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处置,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金融消保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金融企业需要加大力度关注金融消保。然而,我们从各个方面也能看到金融消保的监管其实早已开始严格。

金融消保的罚单

过去的2022年,金融行业明显感受到金融消保监管的增强,最为明显的体现就是罚单的增加。

根据毕马威中国的银行业相关报告数据,2022年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罚单数量较去年增加超两成,其中,消费者信息保护相关罚单共计149张,占消保领域罚单的72%。

罚单增加,代表金融企业挨个被罚。

2022年12月,央行对3机构开出总额1.34亿元罚单,其中招行和银联商务均因“违反个人金融信息保护规定”等金融消保相关违规而被罚。

工行也有多个地方分行被罚。

2022年6月,工行重庆市分行因未按要求对金融消费者投诉进行正确分类、漏报投诉数据、未按要求向金融消费者披露与金融产品和服务有关的重要内容等原因,被罚604.6万元。

2022年6月,工行吉林省分行因未按要求向金融消费者披露与金融产品和服务有关的重要内容、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及相关管理规定等违法违规行为被罚506.16万元。

2022年10月,工行陕西省分行因利用技术手段强制金融消费者接受金融服务等违法违规行为被罚525万元。

农行甘肃省分行、江西省分行也因强制消费者接受金融服务、虚假宣传等相关原因被罚超百万。

在此形势下,金融相关企业将金融消保纳入合规管理体系,从顶层设计优化,明确职责分工、强化跨部门、跨业务的协作能力,成为了必然趋势。

多个政策叠加

罚单以外,有关金融消保的多个政策也开始执行,并逐渐影响相关业务。

自2020年开始,金融消保的合规压力陡升。首先是《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的执行,包括支付、征信、反洗钱、外汇等10项的金融消保内容被纳入其中。

其次是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法律及规范的发布,其中包括《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个人信息保护法》(征求意见稿)》《数据安全法》(征求意见稿)》。

截至目前,已经形成了“三法一条例”(《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的信息安全保护合规矩阵,全方位对金融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保护。

今年3月,《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开始执行,该办法定位为银保监会在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制定的基础性、纲领性文件。未来,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会将该办法落实得更加彻底。

穿透式监管到了新阶段

在2017年左右,监管开始对外传递“穿透式监管”这一新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成立,会将穿透式监管推向新的高度。

所谓穿透式监管,大意是强化监管渗透的深度、广度和频度,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在业务链条的关键环节嵌入监控探针,实时采集风险信息,抓取业务特征数据,对业务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地分析,透过创新表象来分析金融业务的本质,把资金的来源、中间的环节,以及最近的流向串联起来,来全流程的识别业务风险。

穿透式监管的起因是,侵占挪用资金、违规交易操作、虚假误导宣传等各类侵犯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不断发生。彼时,金融科技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但这也使得混业经营成为常态,不同种类的金融业务之间盘根错节,相互交织,相互牵耗,相关风险也不断叠加。

仅支付行业,就出现了多起备付金被挪用,预付卡无法使用的情况;收单领域也出现了多起资金二清、信息二清风险事件。问题还不仅仅存在于中小金融平台,大型互联网平台甚至更加突出。

2020年11月开始,监管指导督促蚂蚁集团等14家大型平台企业,要求它们对过去金融业务存在的无牌经营、监管套利、无序扩张、侵害消费者权益等突出问题开展整改,目前则基本整改到位。此外,近两年监管层也在推动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推出了《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

从长远来看,互联网平台持有多个金融牌照,开展混业经营会成为常态,这不仅仅是在中国,更是全球趋势。通过成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再也不需要像14家平台企业整改一样,三天两头,央行、银保监、证监会跨部门联合行动。统筹开展穿透式监管,会是一种常态。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展开全文
相关阅读
资讯查询取消
网站地图